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教育 > 知识窗 知识窗

纪检监察理论

信息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发布日期: 2014-10-09浏览次数:

纪检监察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党内监察(纪律检查)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告诉我们,建设一个好的党,需要许多条件,其中,党内严格的纪律和健全的纪律检查(监察)制度则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革命胜利和执掌政权之后存在不存在发生分裂、官僚主义和腐化变质的危险,要不要进行检查监察、如何有效监督检查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等问题上,工人阶级革命导师都作了肯定回答。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内监督的基本思想
    (1)工人阶级政党的活动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
    (2)严格纪律保证党的意志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
    (3)通过民主和批评实施有效的党内监督

    2、列宁关于党内监督的基本思想
    (1)关于加强执政党党内监察的必要性
    工人阶级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加强党的纪律,加强党内监督;
  工人阶级政党在执政后,为了同它的大敌——官僚主义、骄傲自大、腐化变质作斗争,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工作;
  为了保证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必须加强检查和监督工作;
  为了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必须加强党的监察工作。

  (2)关于党内监察制度建设
  列宁关于工人阶级政党党内监察制度的基本思想与实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党内监察的目的与任务;监察机关的产生;监察委员会的人选;监察机关的地位等。

  3、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监察(纪律检查)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监察思想。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了许多有关监察(纪律检查)方面的重要思想,并根据这些思想,确立了党和国家监察体制的基本格局。他们的监察(纪律检查)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对党和政府实行严格监督是防止腐化变质的重要条件
  (2)充分发扬民主是实行监督开展批评的根本保证
  (3)监察(纪律检查)工作必须加强

  4、邓小平陈云的监察(纪律检查)思想
  (1)邓小平的监察(纪律检查)思想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建国后,他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党和国家的建设问题上,建树颇多。其中对加强监察(纪律检查)制度的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
  执政党必须加强党内监督。
  有效的监督是执政党不犯大错误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监督是防止执政党腐化变质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监督是使党和国家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必须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多方面的经常的监督。包括群众的监督;党委会的监督;党的监察机关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监督的关键,在于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是否健全。
  只有真正坚决地做到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彻底解决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问题。
  加强监察制度建设,发挥监察机关作用。

  (2)陈云的监察(纪律检查)思想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有过许多重要论述。建国后,他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非常重视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许多深刻见解。在担任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期间,就纪律检查工作的意义、任务、方针及组织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又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对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监察)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意义。陈云的监察(纪律检查)思想主要体现在: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重要任务是抓党风。
  纪检工作要成为促进改革的重要力量。
  必须不断健全纪律检查机构,严格选拔纪检干部。

  二、党纪论
  党的纪律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是抵制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的队伍纯洁性和坚强战斗力的有力武器。党的纪律的理论是党的纪律检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纪律检查理论,必须掌握党的纪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1、党纪的基本含义
  (1)党纪的含义
  党的纪律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党的纪律是各种党内规范的总称。
  党的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违纪者要受到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的追究。
  (2)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制定了党的纪律。80年来,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随着党的队伍的不断壮大,党的纪律建设也在不断发展,现在已形成了《党章》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核心的、具有中国共产党特点的比较完整的纪律体系。它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经济纪律、人事纪律、外事纪律等方面。
  (3)党纪与法律政策道德的关系
  作为执政党,党章规定:“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模范作用,带头维护社会秩序,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因此,遵守国家法律和共产主义道德,也是党的纪律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党员应当懂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自觉地规范其社会行为。

  2、党纪的特点
  (1)工人阶级政党的纪律是为工人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纪律
  (2)工人阶级政党的纪律是统一的平等的纪律
  (3)工人阶级政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
  (4)工人阶级政党的纪律是科学的纪律
  (5)工人阶级政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

  3、党纪的作用
  (1)党的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
  (2)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
  (3)党的纪律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条件

  4、党纪的制定和执行
  (1)党纪的制定与党纪的执行
  (2)党纪执行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正确执纪与从严治党的关系、执行党纪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党纪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

  三、党风论

  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党风建设任务繁重而艰巨。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作为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的职能机关,必须在实践中加强党风理论的研究,从而使党风建设工作更加科学,更加富有成效。

  1、党风的基本含义
  (1)党风的基本含义
  党风是政党的作风,是一个政党内通过一定数量的组织和成员的活动反映出来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影响的行为方式。
  党风是政党及其成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总称。党风既作为党员个人思想、行为的风格而存在,又体现为党组织及整个党的风貌和形象,具体表现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诸方面。
  (2)党风与党性
  党性决定党风、党风反映党性、党风具有相对独立性。
  (3)党风与党纪
  党纪是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准则,它与党风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4)党风与改革
  党风建设与改革开放在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
  (5)党风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党的路线以及依据党的路线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同党风息息相关,但又相互区别。党风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形成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决定党风的发展方向和内容。
  (6)党风建设与廉政建设
  廉政建设所要解决的是党政干部拒腐防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问题。党风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政党及其成员的作风问题,涉及的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党风建设比廉政建设起点要高,要求更为严格,内容更为丰富。党的组织和党员不仅要遵照国家法律和社会规范廉洁自律,而且要遵照党章的要求,在共产主义信念、理想的支配下,履行党员的义务,发挥战斗堡垒和模范作用。因此,廉洁奉公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党风建设的全部内容。

  2、党风的内容
  (1)党风内容的含义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排除又相互联系、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趋势和倾向。党风也不例外,既包括优良作风,又包括不正之风这一对立统一体。
  (2)党的优良作风
  核心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与之联系的我们党还逐步形成了谦虚谨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开拓进取等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好作风。
  (3)党内不正之风
  党内不正之风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形形色色,但其核心内容则是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其他的不正之风,大都是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由这两种与执政党的特点紧密相联的错误倾向滋生、演化出来的。

  3、党风的根本问题及党风估价的基本方法
  (1)党风的根本问题
  党风问题,说到底,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2)党风估价的基本方法
  党风估价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党风建设状况,区分党风建设过程中的现象和本质,支流和主流的方法。
  (3)正确认识党风现状
  就总体状况而言,党风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党内也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等不良作风,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声誉、危害了党群关系。

  4、党风建设
  (1)党风建设的内容
  党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二是反对和纠正党内不正之风。
  (2)党风建设的意义
  加强党风建设,是维护党的性质,保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
  加强党风建设,对于形成和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党风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强党风建设,是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的重要保证。
  (3)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思路
  党风建设必须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来进行;
  党风建设必须把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党风建设必须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党风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

  四、反腐败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借鉴国外反贪廉政的经验,结合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客观实际,研究和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腐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和制定新形势下深入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思路和对策,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腐败的含义和实质
  (1)腐败的内涵
  一般来说,凡是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就是腐败。构成腐败的内涵通常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腐败的主体,即与权力相联系的个人和组织;二是腐败的行为,即以权力被滥用为特征的社会行为;三是腐败的客体(后果),即受到损害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三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要素,构成了腐败的本质内涵。
  (2)腐败的外延
  揭示腐败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适用范围。
  确定权力被滥用的适用范围,必须确认一种社会行为的本质属性,即构成这种行为的政治腐败性。
  确定权力被滥用的适用范围,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对腐败的政治态度。
  确定权力被滥用的适用范围,必须兼顾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特殊背景。
  (3)腐败的实质
  指腐败所固有的决定其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腐败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它的根本属性,就是某种权力的蜕化和变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定范围的权力蜕变现象的主要特征是:权力官僚化;权力商品化;权力特殊化。

  2、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1)腐败产生的一般原因
  腐败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客观上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和心理诸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通常产生腐败现象的最基本的原因有:
  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是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产物;
  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腐败现象往往是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伴生物;
  思想道德文化领域中的金钱拜物教和权力拜物教,往往是产生腐败行为的重要诱因。
  (2)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产生的特殊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腐败现象,其原因主要有:
  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他剥削阶级影响将长期存在,总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对外开放,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现代文明成功,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也会趁机钻进来,成为一些人发生腐化的重要诱因;
  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滋长,是腐败得以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3)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
  一般来说,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具有利己性、损他性、反社会性、隐蔽性、传染性、顽固性、和可控性等共同特征。在我国,腐败现象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结构双重转换时期的特有现象。其主要特征有:
  由于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许多社会行为尚未通过法制形式得以严密规范,腐败现象具有易发性。
  在改革时期,腐败活动往往借改革之名滋长蔓延,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腐败活动往往选择经济领域中供需矛盾突出的环节作为其钻营舞弊的场所,带有一定的聚集性。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领域及表现形式,会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转换和变化,具有多变性的特点。

  3、反腐败的性质任务和意义
  (1)反腐败的性质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反腐败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关系到四化大业的成败。
  (2)反腐败的任务
  反腐败斗争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但从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角度来讲,主要任务是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二是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包括纠正不正之风。
  (3)反腐败的意义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坚决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这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战略性措施。

  4、反腐败的思路和对策
  (1)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的思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2)把廉政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是新时期深入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经之途
  (3)建立有效约束滥用权力的机制是防范和遏制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基本举措
  (4)坚持对党员和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是保证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更有成效地开展的基础环节
  (5)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重要条件

  五、监督论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作为执政党,建立起一整套的监督制约机制,对于防止权力的蜕化,是完全必要的。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是党内监督的职能机关,在党内监督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深入探讨、正确认识党内监督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点,研究和掌握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对于纪律检查机关正确地、富有成效地履行监督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监督的基本含义
  (1)监督的一般含义
  一般含义上说,监督就是一定的社会组织,根据既定的行为规范,对某一具体对象进行的察看、监督活动。
  (2)党内监督的基本含义
  党内监督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含义:
  党内监督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
  党内监督是一种制度化的、协调有序的活动;
  党内监督是以揭露、评价、纠偏为主要方式的活动过程。

  2、党内监督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1)党内监督的基本特点
  党内监督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自觉性;强制性;客观性;相对独立性。
  (2)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
  党内监督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平等的原则;公开的原则;群众性原则;保护正当权力的原则。

  3、党内监督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1)党内监督的基本任务
  按照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令,正确行使职权,防止和减少重大失误和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揭露和处理一切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2)党内监督的核心问题
  只有对权力予以有效制约,才能保障和发扬党内民主;
  只有对权力予以有效制约,才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领导作用;
  只有对权力予以有效制约,才能克服和抑制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4、加强党内监督的途径
  (1)党内监督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结合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党内监督的构成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而对构成要素的结合方式的考察也会有不同的结论。但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党内监督要素结合方式的基本问题是领导体制问题,即,党的各级组织、部门、党员在监督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职能监督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党是严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党,有关党内监督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监督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党员和党的组织部门在监督中的活动和工作都是在党委领导下开展的,因而坚持和维护党委的统一领导,是党内监督要素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哪些层次,哪些方面要素的结合,都应当体现和遵循这一原则。
  (2)加强党内监督的主要途径
  加强党内监督的途径主要有:
  经常地、深入地对广大党员进行教育,努力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监督意识;
  有机地协调党内的监督活动和监督工作,努力提高党内监督活动和监督工作的综合效果;
  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发展和健全党内监督制度。

  5、纪检机关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监督工作的基本方式
  (1)纪检机关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内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党的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其中,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为党内监督的职能机构,在党内监督体系当中,居于重要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纪委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完整的组织系统,这使纪委的监督工作的开展有了坚实可靠的组织保障,而且也使纪委的监督工作的效率能够通过各级纪检组织的努力而覆盖和影响到党组织的各个层次和党内活动的各个方面;纪委是党内监督的职能机构;纪委拥有党章和党内其他重要法规所赋予的权力和手段;纪委是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因而在监督方面具有更大的权威性。
  (2)纪检机关监督工作的基本方式
  纪委是以监督为基本职责,并掌握一定监督权力的党内专门的监督机关。与这种性质和特点相适应,纪检机关开展监督工作的基本方式主要有:
  以监督的方式参与决策;
  检查处理违反党内行为规范的组织和个人;
  参与党的其他组织和部门开展的具有监督意义的活动;
  对带有倾向、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检查;
  根据改革开放、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和群众的反映,广泛地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地给有关组织和部门反馈信息,提供建议。协助、督促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

         选自曾繁茂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概论》